南经合外发〔2024〕1 号
南充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
关于印发 2024 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点的通知
市政府驻广东办事处、驻浙江办事处,各县(市、区)、南充经开区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局机关(中心)各科室,各直属单位:经局党组研究同意,现将《2024 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点》
印发给你们,请抓好贯彻落实。
南充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
2024 年 1 月 23 日
2024 年全市招商引资工作要点
2024 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全市经合外事系统要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市委七届九次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实干担当,加压奋进,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南充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产业兴市、制造强市”发展战略,聚焦“3+2”主导产业,以产业规划为引领,以产业链集群发展为主线,坚定现有企业以商招商、目标企业索图招商、制定计划考核招商,大力实施制造业招商攻坚行动,招强引优,建链成群,全力招引一批支撑性、配套性产业项目。鲜明以实绩论英雄导向,强化项目开工率、投产率和到位资金考核,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开工、竣工投产、升规入统,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二、主要目标
——产业招商新突破。新签约项目 230 个以上,其中:制造
业项目 180 个以上;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三大支柱性
产业 20 亿级项目 8 个以上,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成长
性产业 10 亿级项目 12 个以上。
——重大项目新突破。每个县(市、区)分别至少招引 1 个
50 亿级、1 个 20 亿级、1 个 10 亿级、5 个 5 亿级制造业项目,
市辖三区和西充县各招引 1 个百亿级制造业项目。
——落地见效新突破。当年签约项目开工率 70%以上、投产率 50%以上。新增实际投资(固投)520 亿元以上,外商直接投资(FDI)5200 万美元以上。
三、工作重点
(一)精准定位,因地制宜,实施“招强补链工程”
1. 汽车汽配。借势东西部协作、欠发达县域产业精准帮扶,紧盯吉利供应链,重点围绕成渝等地区主机厂配套,联动嘉陵、顺庆、营山、仪陇等地,力争再招引 1—2 家龙头企业,新引进新能源“三电”系统、新材料、底盘件等核心零部件及总成和后市场服务项目 40 个以上。
2. 化工轻纺。依托永盈、能投核心产品产能“就地转换”,联动嘉陵、高坪、蓬安、阆中等地,清单式梳理下游目标企业,新引进化工新材料、可降解塑料、氨纶尼龙、鞋服等项目 15 个以上,延伸产业链。加快表处理、印染等功能配套项目招引落地。
3. 食品医药。立足丰富的农产品和医卫资源,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联动西充、阆中、蓬安等地,新引进预制菜、特色酒饮、休闲食品,以及中药制剂、医疗器械及健康产业等项目 20个以上。
4. 电子信息。依托三环、弘信,联动高坪、顺庆、南部、营山等地,聚焦重点地域,开展索图招商,大力招引半导体零部件、电子元器件、柔性电子、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项目 30 个以上。
5. 高端装备制造。依托中科九微、中景航天,联动顺庆、西充等地,梳理关联配套企业,开展以商招商,大力招引真空设备、航空制造、现代农机、智能装备、专用特种设备等项目 25 个以上。
(二)健全机制,凝聚合力,实施“联动攻坚工程”
6. 组建专班。聚焦“3+2”主导产业和外资招引,整合精干
力量,市局组建成立 6 个招商专班,明确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逐一制定任务,分类考核,逗硬奖惩。制定专题产业招商计划,加强与县(市、区)及相关部门协作,市县联动,促成一批优质项目招引落地。
7. 项目储备。9 县(市、区)每月分别报送次月拟拜访目标
企业不少于 10 家,6 个招商专班每月捕获有效信息 10 条以上,纳入全市项目储备库,实行清单管理、靶向攻坚。严格落实部门 “既管行业也管招商”要求,会同相关行业部门,强化信息收集、政策指导、共同促进和服务保障。
8. 每月调度。每月组织召开招商引资项目调度会,专题研究项目推进情况,研判项目预期效益,下达月度对接任务,力争在谈项目签约率不低于 30%。根据项目实际和企业需求,灵活采取基金共投、税收分成、“飞地”园区和综合考核认定等方式,流转促进项目落地到适宜的县(市、区)。
9. 挂帅出征。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每月外出招商不少
于 1 次或全年不少于 12 次,务实对接促进项目,及时向市委、市政府报告目的地、拜访企业和招商成果。加强项目跟踪洽谈,
定期梳理汇总一批较成熟的重点项目,适时报请市领导带队招商,推动项目落地落实。
10. 高位推动。每季度召开市对外开放合作领导小组会或招商引资专题会,报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听取全市重大制造业项目储备、签约和落地推进情况,研究解决重大事项。半年召开 1 次全市经合外事系统会、开展 1 次制造业项目现场拉练,营造比学赶超浓厚氛围。
(三)拓展渠道,提质增效,实施“创新赋能工程”
11. 推行资��招商。坚持市场化运作,大力推行“以投带引” “基金+招商”,策划举办资��招商专题活动,获取优质项目信息,建立全市基金招商库。强化与私募股权、创投基金等对接,聚合社会资��,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点,协同研判促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12. 搭建对接平台。组织参加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重大活动,市县联动举办专题招商活动,发布投资机遇清单,务实洽谈项目,提升招商针对性和实效性。紧盯 6G、氢能源、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深化与知名高校合作,借助南充籍院士和专家资源,全方位引资、引技、引才,助力现有企业提档升级。
13. 积极融入成渝。借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千方百
计挤入成渝两大极核相关产业链。紧盯成渝已落户“三类 500 强”企业,加强区域产业链需求研判,瞄准两地供应链、协作链,梳理沿链企业,大力招引关联配套项目,加快形成“总部研发在成
渝、生产基地在南充”的产业格局。
14. 扩大利用外资。强化外事搭台、外资唱戏,加强与驻川
(渝)领事馆、外资机构、华人商会等交流联系,组织开展因公出国(境)招商,策划举办“外资企业(机构)南充行”等活动,深挖外事资源,促进外资项目。坚持引增量与盘存量并举,推动已落户外资企业加快到资、增资扩股。
15. 产业精准帮扶。按照全省 39 个欠发达县域产业精准帮扶安排部署,根据仪陇县、营山县产业现状,结合当地资源禀赋、园区功能等,市县联动开展项目招引,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用好省市帮扶资源,聚焦产业匹配度较高的宁波、台州、十堰、成渝等地,专班推进,招引强链补链和关联配套项目。
(四)晾晒评比,逗硬考核,实施“落地转化工程”
16. 精准考评。完善考评体系,分季度下达目标任务,强化重大项目签约、落地开工、竣工投产、资金到位情况的考核。每月量化评分、挂牌通报,每季度考核评比、综合排位,半年进行 1 次暗访曝光。季度考评排名末位的,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谈话提醒,连续两个季度垫底的由主要领导约谈。
17. 精细管理。常态开展“三比三看”行动,建立项目储备、签约落地、开工建设、建成投产、升规入统“五张清单”,进一步强化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规范管理,完善项目风险防范措施。定期举行项目集中开工,每月现场核查,评估推进质效,动态更新项目“健康档案”,坚决杜绝数字招商、虚假开工。
18. 精心服务。鼓励引导中小项目入驻标准化厂房、重大项目前期租赁厂房过渡生产,加速项目落地开工、竣工投产和升规入统,提升项目“亩均效益”。扎实开展“进千企”走访服务,协调解决用地、融资、审批、物流、用工等具体问题,确保企业招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五)锤炼本领,建强队伍,实施“能力提升工程”
19. 党建引领。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续加强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健全党建责任落实机制,进一步激发党支部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守廉洁底线,强化规范提质、示范引领、培训赋能、正风肃纪,推动党建与全局中心工作同频共振、融合发展。
20. 专业培训。围绕宏观经济形势、产业发展趋势、商务谈判技巧等方面,设立“招商引资大讲堂”,每季度开展一次业务培训。邀请经济学家、行业专家、企业高管讲授交流,强化招商思维和��领技能,探索招商引资新思路、新路径、新方法,提升专业化招商能力。
21. 集中研学。聚焦“3+2”重点产业发展方向、产业链招商、外资引进、新型招商模式等重点课题,扎实开展前瞻性、战略性研究。每季度开展 1 次集中研讨和成果交流,加强产业分析,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提升招商干部综合素质。
22. 实战锻炼。会同市委组织部,适时组织市县干部到省政府驻外办事处和温州、台州等地挂职招商。加强优秀人才引进,
强化“以老带新”。选派干部到重点区域,开展驻外蹲点招商,提升实战能力,锻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熟悉市场的复合型招商人才队伍。
抄送:南充临江新区开放合作局
南充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办公室
2024 年 1 月 23 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