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工业经济十条措施
一、强化涉企政策“审核保障”
依据《四川省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办法》,在开展合法性审核时,对存在违法制定含有排除或者限制公平竞争、阻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等内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及时纠正;强化重大招商协议审核把关,围绕合同双方权利义务、履约能力等方面开展合同审查,帮助规避法律风险,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建设。
二、推动“减证便企”提质扩面
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按照中、省、市、县相关安排,落实告知承诺制,简化办事流程,加强涉企办事事项梳理,将企业办事“少跑路”落到实处。
三、探索推行包容审慎柔性执法
全面推行“一目录、五清单”精准高效监管执法,督促指导各行政执法部门科学制定分类检查事项目录,推行“综合查一次”制度,探索联合多个执法部门同一时间、针对同一监管对象开展联合检查,防止执法扰民扰企。
加大推进包容审慎柔性执法,制定不予处罚、免予处罚、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从重处罚“五清单”,对符合条件的违法行为实施柔性执法,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造宽松便捷、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
大力推行涉企行政指导工作,通过制定发布引导性的意见、提醒、建议等多种方式开展行政指导,进一步引导市场主体自觉遵法守法、防控行政违法风险,为市场主体提供针对性技术指导,让执法兼顾力度和温度。
深入全县重点企业开展涉企行政执法专项监督行动,广泛收集不规范执法的问题线索,坚决纠正行政执法中存在的滥用职权、野蛮执法、随意执法、选择性执法、吃拿卡要等侵害企业利益的突出问题,推动法治服务企业走深走实。
四、开展公证“便企提档”工程
实行公证事项证明材料清单制,一次性告知当事人办理公证所需材料;对民营企业,首次涉企公证费用免收,涉及证据保全类按照规定的50%收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灵活运用绿色通道、事先预约、简化手续等方法,为企业提供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优质公证法律服务。
五、开通行政复议“绿色通道”
畅通行政复议申请渠道,印发行政复议指南,公开行政复议办公地点、受理方式等信息,在县工业园区设置复议流动咨询点,宣传复议法规,张贴复议指南,为企业维护合法权益提供便利; 提高行政复议办案效率,对涉企行政复议申请,除重大疑难案件外,实行简事快办,提升案件审理效率。
六、开展“化纠纷、促发展”专项活动
定期组织人民调解员围绕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聚焦合同签订、劳动争议、环境评价、生产经营等领域矛盾纠纷,第一时间受理、第一时间调处、第一时间化解。注重专业优势,推进园区调解工作试点,拓展调解领域,为民事合同、保险、劳动争议、知识产权等领域经济纠纷的快速高效解决提供低成本、高效率、更便捷的解决途径。
七、开展“法润千企”普法行动
深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联合相关单位通过发放调查表、座谈等方式,针对性地了解企业的法律需求,并结合法治宣传“一月一主题”活动,在特定时间节点开展中小企业促进法、公司法、商标法、专利法等与企业生产、发展、经营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努力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
八、深化市场主体法律服务全覆盖工作
组织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团、法律援助志愿团开展上门走访,结合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专项活动,摸排企业法律服务需求,帮助企业梳理和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法律问题;采取预约服务、协作服务等形式,推进“法治体检”常态化制度化。
九、开展涉企社区矫正对象“精细化管理”
会同检察院制定联动协商机制,在法律框架内,制定涉企矫正对象经营性外出可行性工作方案,明确涉企矫正对象经营性外出情形、从宽从简审批手续具体流程以及对提供虚假证明材料、骗取经营性外出的惩处措施,坚持严管与厚爱,竭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十、开通企业员工法律援助“直通车”
组织法律援助人员深入民营企业开展公益法治宣传,提高民营企业员工对法律援助的知晓率。深入实施“全城+全程”法律援助代办制,推行涉企援助承办律师“点援制”“法律援助律师先行介入”机制和“材料申请容缺”受理机制等,缩短办理时限。其中,对因欠薪或工伤事故申请法律援助的,免除经济状况审查,在坚持依法维护委托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调解促成企业、员工和解,营造和谐稳定的用工环境。
西充县司法局办公室
2024年2月20日印发